Loading...
Hello & welcome
臺灣原住民族 藥食用植物 | 傳統古道 | 工藝家
Learn More



計畫背景

文化多樣性是目前世界各國很重視的議題,並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而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因此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以及所創作的文學、音樂、舞蹈或工藝等文化藝術,更是人類文明重要的文化資產。

面對這源自於台灣土地的重要文化資產,是需要從原住民族的觀點加以典藏、詮釋、推廣利用。期盼透過本專案執行,為國內外廣大民眾做最真確的呈現,也為許多原住民慢慢找回自己的面貌。

文化多樣性的議題崛起同時,各族群隨之提倡文化公民權,就我們原住民族來說,是絕對具有對主流社會訴求文化認同與差異的權利,因此由原住民族來將文化公民權的落實,將可使得公民權更完整的被保有。因為無論從國際多元文化發展趨勢或從原住民文化參與權、文化流失等角度來看,從原住民文化主體性的觀點,更有系統的典藏原住民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

然而,如何保存與延續台灣原住民文化,已成為政府政策思考的重點,舉凡語言、祭儀、技藝、舞樂及自然知識等皆成為文化保存的焦點。國立史前博物館林志興主任以跨部會、跨公私部來檢視當前台灣原住民文化保存的努力,認為主要可分為幾個領域:語言的領域(例如族語教育)、民族記憶的維繫領域(例如考古、舊部落探訪、古蹟維護、歷史教育、歷史著述與文獻出版等)、民族美學與成就的提倡(例如美食、建築、技藝、藝術、祭典、體育等)、社群維繫(例如社區總體營造、新部落運動等政策之推動),而受資本主義影響而興起的文化商品化思維的民族市場開拓與觀光化政策,亦在原住民文化保存中逐漸成為重要的思維。此外,文化公民權的國際趨勢與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發展亦是我們所不可忽略的事實。

1.文化公民權的發展

文化公民權是近年來有關多元文化發展最重要的理論基礎,有關文化公民權的討論,主要從Renato Rosaldo的研究開始。Rosaldo指出,新社會運動所強調的差異的政治,將性別、階級、族群、生態、性傾向的團體,應被視為「公民」來考量;並認為公民在「享有充份的民主及參與的成員權時,也有差異的權利(the right to be different)」,文化公民權最基本的面向在於提供「成為對於文化意義與社會暴力不斷爭辯、協商、抗爭的場域;文化公民權不只在於試圖解決社會宰制的排斥與邊緣化,也希望尋求公民解放的定義與方向」。

文化公民權成為劣勢團體對主流社會訴求文化認同與差異的權利,文化公民權的落實使得公民權有可能可以更完整的被保有。文化的權利主要有兩個方向:一為普遍的文化權利,一為差異的文化權利。普遍的文化權利主要宣示於1948年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在第27條中宣示:「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的參與社群的文化生活,享受藝術以及分享科學的進步及其帶來的好處」在其第22條也提到,每個公民應有文化權利以發展其尊嚴與人格特質。此外,國際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協約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ICESCR, 1966),提出重要的主張來保障每個人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享受科學的權利、以及創造文化藝術產品的權利,在1992年重修此協約時,開始定義文化權的內涵為:「尊重每個人的文化、真誠與本質」。在差異的文化權方面,則逐漸形成「多元文化公民權」的討論。

2.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文化的關係

近年來,多元文化公民權的概念與權利在台灣逐漸成形,1997年7月國民大會增修憲法第10條第9項,宣示「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而原住民文化認同權爭取運動,也使得政府在憲法將「山胞」改為「原住民」,以回應過去的正民運動,1999年也實施恢復原住民傳統姓名辦法,以及2000年的原住民身份認定法等。

文化參與權也是在許多國際法中被宣示的,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6的「國際文化合作原則宣言」、「聯合國原住民宣言草案」等。過去在同化政策的影響下,許多世代的台灣原住民文化都被消滅,使得今日要發展原住民文化更加困難。首先,原住民部落已經有很大的轉變,越來越多漢人搬到部落,而原住民搬到都市居住;其次,原漢通婚的增加導致傳統族群認同的改變;第三、原住民生活型態與生產方式的轉變;第四,原住民傳統口語文學的流失;最後,全球化的影響壓縮著原住民文化發展的空間。(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1998: 136)

由上述分析可知,無論從國際多元文化發展趨勢或從原住民文化參與權、文化流失等角度來看,從原住民文化主體性的觀點,更有系統的典藏原住民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

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Phone: 08-7991219 #235

Fax: 08-7993551

website:digitalarchives.tacp.gov.tw

瀏覽人數:8184187 自:2009-12-17 08:39:09

隱私權政策宣告